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党建文化 > 文学艺术

回老家过年

来源:自创 作者:李伟花 发布时间:2024-02-23 文字大小: |

有钱没钱,回家过年”。每年“回老家过年”是我们家的传统,农历腊月二十三一大早,公公婆婆就收拾好行李,全家人一起驱车40多分钟,就回到了老家登封告成镇王窑村。

今年为了回家过年,进入腊月,刚喝过腊八粥,公公、婆婆、爱人趁周末,就开始张罗着回家过年的相关事宜,买壁挂炉、上山砍材、晒被子、收拾厨房、装热水器、打扫卫生。总之,腊月的日子像长了翅膀,一眨眼的功夫,就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——祭灶。

人间逢小年,祭灶诉心愿。老家的乡亲们对祭灶非常重视。这天,家家户户都要到街上买芝麻酥糖回来祭灶神。相传送灶时灶王爷吃了甜得黏住了嘴,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。老家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7点左右,家家都要吃饺子、放鞭炮、焚香祈祷平安,送灶王爷升天汇报一年的工作,同时也意味着过年开始了。

门庭贴祥瑞,天地一时新。在我的记忆里,家家户户都把贴春联当作大事。小年一过,家里的当家人便会亲自上街,置办年货,挑选寓意美好的春联。在老家,贴春联是很讲究美观和仪式感的,除夕这天,全家老少一起动手贴春联,有的负责把旧春联撕干净,有的扶梯子,有的拿春联,有的递胶带,大家配合默契,不一会儿,崭新通红的春联就贴好了。要是看到街坊邻居谁家还没贴春联,老乡们就会主动去帮忙。顷刻间,乡村的大街小巷,家家户户的门庭上都被贴上了红彤彤的春联,就连院子内墙上和大门外的树上也贴上“满园春光”“出门见喜”这样红艳艳的喜庆春联,过年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。

家人闲坐,灯火可亲。大年三十除夕这天下午,我跟爱人便开始准备我们王氏家族的年夜饭了,大肉、羊肉饺子、铁锅炖大鹅、10多斤的家常啤酒鱼,加上荤素搭配的12道热凉菜,花生、瓜子、水果摆满桌子,王氏家族大人小孩30多口人,一边看着春晚,一边围炉吃年夜饭。叔叔、堂弟们的酒喝了不足一瓶,婶子兴高采烈提着一个写着“一家之主”精美别致的大蛋糕来到家里,大家一起给爷爷唱生日祝福歌,切蛋糕、吃蛋糕、吃长寿面、玩烟花,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,共同感受那份浓浓的亲情和欢乐。正如巴金在《化雪的日子》描写的情景一样:“壁炉里火燃得正旺,不断地射出红蓝色的光。”大人小孩都是红光满面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新春的热闹和别样的温暖接踵而来。我想,屋子里的笑声和红彤彤的火光是今年除夕夜最美的风景。

“祖宗虽远,祭祀不可不诚。”当新年的钟声敲响,乡村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便开始响起,祭祖、放鞭炮,从除夕一直放到大年初一,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鞭炮的味道,乡亲们用放鞭炮祛邪避灾表达对美好愿望的祈福。大年初一早上吃过饺子,村里的男女老少,个个穿戴一新,喜笑颜开,本家本族的子孙成群结队,去祖宗的坟地祭祖,缅怀先人,给去世的先人烧香烧纸,祈求祖先庇护新的一年家人年运昌隆,心想事成。

耳听锣鼓声齐鸣,眼盯玉珠好机灵。来回穿梭人群里,片片掌声如雷鸣。今年是龙年,龙行龘龘。龙作为吉祥的化身,代表着风调雨顺的愿望。如何能少的了舞龙呢?大年初六,在老家的文化大院广场,支上灶台(中午村委管饭),闲下来的100多名乡亲们组成的舞龙团便开始排练,乡亲们自编自演蛟龙漫游、龙头钻节、双龙盘旋等各种舞龙动作,黄、红、绿、蓝、紫等五彩斑斓的九条龙在广场上轮番表演。现场被看热闹的乡亲们围得水泄不通,掌声和欢笑声不绝于耳,舞龙的乡亲们更是振奋精神,耐心排练,为市里和镇上元宵节文艺汇演讨个好彩头精心准备着。老家的乡亲们用这种舞龙的方式祈祷神龙保佑,为王窑村求得四季丰收、五谷丰登、消灾降福,同时也凝聚了人心,展现出乡村的新风新貌。

他乡纵有千般好,不如家乡一缕烟。回老家过年,不仅见到了久违的亲人,享受到了家乡浓浓的年味,更让我重温了千百年来春节那最温暖的期盼和欢乐。新的一年,珍惜与家人相聚的美好时光,带上这份年味的美好,用心去感受身边的小确幸,用行动去传递爱与幸福,过好新年的每一天!

         


【打印本页】 【返回顶部】 【关闭窗口】

Copyright @ 2016-2021 zmjt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: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》 豫B1-20060044 豫ICP备12008426号

地址: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      电话:0371-87781116

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: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883号